许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抓春季养护黄金期,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路面功能性修复养护和桥梁改造工程,构建"全链条"管理机制,实施"靶向式"精准施策,推动许昌市公路养护工作全面起势、成势见效。 一是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锚定"早开工、快推进、早见效"目标,建立"日调度、周研判、月通报"推进机制,项目专班实施"驻点督导+技术会商"工作模式,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管控双提升。通过"三班倒"作业、关键工序穿插施工等举措,实现G344线纸房桥改造工程进度突破85%,提前进入收尾阶段;G311线许南口至黄庙段功能性修复工程完成施工导改,展开铣刨作业;蜜蜂张桥桥梁改造工程攻克旧桥面拆除技术难关。 二是安全管理构建"防护网"。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责任制度,明确每个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岗前三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和"安全积分"激励机制,建安区、襄城县积极落实占道审批工作,发布桥梁施工断行公告,对参建人员进行全覆盖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夯实安全基础,施工期间,将人员安全管控和作业区社会车辆防闯入作为重点工作,通过每日岗前安全培训和动态作业区巡检维护,排查整治涉路风险隐患,保障施工人员、车辆和设备安全运行。 三是路域整治擦亮"风景线"。开展"路容路貌提升月"专项行动,建立"路长制"长效管养机制,实现路域环境整治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集中力量开展病害处治预防性养护工作,加强对公路附属设施维护更换,清理中央隔离墩、路肩边沟等区域垃圾,清洗标志标牌、波形护栏,分批次补栽断档绿植,提升行车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坑槽挖补4.76万平方米、路面灌缝12.2万延米、清洗波形护栏186公里、补植绿化苗木1.2万株、更新标志标牌217套。 四是“四新”应用打造"新引擎"。积极探索应用四新技术,以创新驱动传统养护转型升级,禹州市在S319线应用超大粒径柔性基层技术,提高了路面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降低了工程造价;襄城县在G234线应用“无车辙沥青面层”技术,显著提升重载路段抗车辙性能;鄢陵县在S222线采用"微裂均质化再生"工艺,实现旧料再生利用并增强结构强度,提高道路承载、抗水冲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