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在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紧盯问题弱项,自我加压奋进,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养护、智慧养护、绿色养护、集中养护、长周期养护模式,以现代养护工程带动国省道路况水平整体提升。2024年,我市实施路面修复养护工程7个、路面改造工程2个,国省道新增优等路90公里,优良路率达到96.85%,全省排名第二;PQI指标由去年的88.49提升到90.85,跃居全省第三,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务必争先”目标。 一、协同联动,集中养护,促进国省道养护质效全面提升。科学集中养护势在必行。2024年,我们借助“国评”“省检”两次大考,对全市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工程实施一体化集中养护:一是统一检测分析。与本地有实力的公路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采用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对所有国省干道进行集中检测。结合道路交通量及轴重情况,全面评估路面整体结构状况及深层次隐藏病害情况,优化施工图设计,为养护方案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统一调配资源。对全域养护工程科学统筹,优化机械组合,特别是县域交界路段双方同时施工,相互配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三是统一标准规范。以“国评”为契机,打造养护标准路段,尔后乘势而上,对所有省道进行养护工程集中攻坚。四是统一组织验收。对全市养护工程统一组织交(竣)工验收,组织县(市、区)互相观摩学习,形成比学赶帮浓厚氛围。通过集中养护,带动路况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路面病害有效修补率达到91.94%,位居全省前三。 二、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极探索道路养护管理新模式。我们坚持以新的理念推动新的发展,积极研究创新,不断推进养护工程转型发展。一是积极应用“四新”技术。运用微裂均质化再生处治技术,对G311鄢陵段、S320禹州段等国省道3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施“白改黑”工程;运用NRP无车辙沥青面层技术,解决襄城县G311一级公路重载交通平交路口车辙问题。二是研究探索“智能养护”。先后赴杭州、平顶山等省内外地市考察学习智慧养护先进经验,利用G107段智慧公路建设试点任务,研究智慧养护可行性方案,开展桥梁水下机器人检测,为桥梁水下结构物数据建立档案。三是大力推行“绿色养护”。在长葛S319线田庄至新国道107段结构性修复工程中应用泡沫沥青再生技术。2024年11月份,省工信厅、住建厅、交通厅联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道路绿色低碳养护循环经济转型升级对接会,推广应用再生路面列车、再生产业互联网平台。2024年通过四新技术等应用,节约建设成本500万元,利用水下机器人检测桥梁16座,2025年谋划实施智慧公路项目3个,国省干线养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荣获2024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省普通公路工作会议作先进经验交流发言。 三、注重结合,以点带面,持续推动道路养护工作经常化。我们将现代养护工程与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抓点带面,以点的积累带动面的提升:一是结合养护活动开展。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提升。开展“春季会战、夏季攻坚、秋季大干、冬季提升”活动,针对每个季度重点工作制定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达到的目标,有动员、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激发各单位养护生产积极性。二是结合营商环境创建。今年许昌“胖东来超市”火爆出圈,火遍全国,在“胖东来”流量带动下,外地来客数量猛增。我们把路况水平、路容路貌的提升作为方便外地来客、提升城市形象、助力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以G240线功能性修复养护工程、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为依托,将原来“脏乱差”的环城路转变为现在的“景观路”,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三是结合群众意见建议。“春江水暖鸭先知”。路况水平的好坏,群众最有感、最有发言权。我们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道路坑槽、道路积水、路况安全隐患等80多个问题,即结即办,及时派专人到现场查看,逐个研究解决,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